英文版 English / 首頁 Home / 網站地圖 Site Map / 聯繫我們 Contact Us / 會員專區 Member Area 
 新聞剪輯/【兩岸經貿】
重磅,新一輪房改来了!
14號文提出讓商品住房回歸商品屬性
 
【資料來源:2023/10/27 明恆說房 記者朱漢崙/內容來源:財聯社、經濟觀察網等,綜合整理】
 
    根據財聯社10月26日電,8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宅的指導意見》文件(國發【2023】14號文,以下簡稱「14號文」) ,近期已傳達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各部會直屬機構。
 
推動房地產轉型
      根據經濟觀察網報道,「14號文」提出了保障性住宅建設和籌集、保障對象和標準、配售和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基本原則,具體執行辦法由各地政府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14號文」明確了兩大目標: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宅建設和供給。 「讓薪資收入族群逐步實現居者有其屋,消除買不起商品住房的焦慮,放開手腳為美好生活奮鬥」。
二、是推動建立房地產業轉型發展新模式。讓商品住宅回歸商品屬性,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和高品質發展。
 
      由於該文件明確提出“用改革創新的辦法,在大城市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推動建立房地產業轉型發展新模式”,其中保障性住房地位空前提升,與市場定位關係明確,被稱為「新房改方案」。
 
300萬人口以上城市先探索!廣州在列
      據悉,此輪規劃建造保障房的保障對象,重點在於住房有困難且收入不高的薪資收入群體,以及城市需要的引進人才等群體。各地須依照「保基本」原則,合理確定不同群體的保障面積標準。保障房將採取市場化方式運作,依保本微利原則,公平公正配售。以家庭為單位,保障對像只能購買一套保障房。如果是已享受過房改房等政策性住宅的家庭申請保障房,需依規定騰退原政策性住宅。《14號文》提出,“支持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實踐,具備條件的城市要加快推進,暫不具備條件的要做好政策和項目儲備。”以實際情況來看,廣州屬於率先探索實踐的城市之一。
 
       根據廣州市統計局數據,2022年年末,廣州常住人口為1,873.41萬人,都市化率為86.48%,年末戶籍人口1,034.91萬人,外來人口838.5萬人。那麼除了廣州外,其他哪些城市人口突破300萬呢?
 
      根據2020年國家統計局公佈一份《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揭露了各類城市的城區人口。

      城區人口超過300萬的城市共35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南寧、石家莊、廈門、太原、蘇州、貴陽、合肥、烏魯木齊、寧波、無錫、福州、長春、南昌、常州。
 
      此外,「14號文」要求,此輪規劃建造保障房要與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危舊房改造等工作結合,穩健推進,同時,加強在建設資金、住房公積金、開發貸和個人住房貸款、稅金等方面對保障房的政策支持。

      同時,保障房必須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違法違規將保障房變更為商品房流入市場。受薪收入群體購買的保障房不得長期閒置。如長期閒置、確需轉讓、因辭職等原因離開機關事業單位或企業的,由各地政府依規定回購。
 
      簡而言之就是保障的歸保障,市場的歸市場,過剩的商品房可以改造成保障房,而保障房無法流通為商品房。

      「新一輪房改」的內容在之前就有過不同形式的表達,業內較為認可的第一輪房改其實是1998年之後停止福利分房,推動住房市場化改革的系列措施,第二輪房改其實最早在2009年左右就提過。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二次房改」政策推行落地的2.0階段。

      從目前政策走向來看,現在除了一線城市、部分強二線,大部分城市的樓市調控政策的限購、限貸、限售等已取消,就是政策層面開始回歸市場化的表現。
 
      同時,土拍市場,目前已經有合肥、成都、廈門、濟南等幾個城市土地市場已經取消土地最高限價的規定,已經開始實行“價高者得”,在部委政策已經明確可以取消土地最高土地限價的政策之後,後面可能會有更多城市會跟進,這就是土地段市場化的表現。

      也就是說,未來從銷售端不限價,土地市場也實行“價高者得”,從這兩方面來看,目前房地產市場已經正在向市場化、商品化階段過渡。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競爭會更加充分,未來只有團隊能力強、產品的開發能力強、物業服務能力強,綜合能力比較強的這些企業,才能夠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無標題文件
 
   
 
==== 聲明事項 ====
  《精博國際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本公司)提供之各項資訊,其目的在於提供使用者一便利查詢有關利用境外公司各項投資資訊之管道。本公司所提供之資料僅為參考,其正確內容,以各主管機關所公布之資料為準。本公司就使用者利用本網站之資訊所致之一切法律上之不利益或問題,不負任何擔保責任。非經本公司正式書面同意,不得下載、複製本網站資料以為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