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實質作業展開 台商提防申報錯誤
【經濟日報 劉美恩/撰稿】
經濟實質是目前台商最關心的議題之一,而各國經濟實質申報作業也從今年陸續展開。精博國際顧問總經理龔峻立表示,過去因為法規不明朗以致訊息混亂而有誤會,其實從實際申報作業來看,並非每家境外公司都需在當地從事經濟實質(俗稱「落地」),但建議台商仍要留意相關法規變化,避免申報錯誤的衝擊。
他指出,經濟實質法分 in-scope(法規範圍內)及out-of-scope(法規範圍外)的概念。當境外公司有其他地區的稅籍身分或境外公司營業項目「沒有」從事9項相關經濟活動皆屬於out-of-scope法規範圍外。
龔峻立進一步說明,原先外界比較擔憂的是9項經濟活動的「控股業務」與「分銷和服務業務」之認定,然而就目前法規所定義的控股業務指的是單純只有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權,假設公司持其他資產,就不屬於法規所定義的控股業務,也因此不是所有的控股公司都是法規範圍內。
至於「分銷和服務業務」(俗稱交易業務)原先也被外界認會對貿易公司造成衝擊,結果法規所定義的是單純只跟關係企業交易或只與同一個集團內的公司做交易的公司,因此如果貿易公司或交易型公司是跟非關係企業做交易,其實也就不屬於法規所定義的「分銷和服務業務」,亦屬於法規規範以外。
龔峻立表示,當各國經濟實質法規比較明朗後,並非所有台商都需在當地從事經濟實質,但要留意申報不實會有罰責,應該儘早諮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