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租稅協議的簽署台商的疑慮
【文/精博國際顧問副總經理 吳藺圃】
「兩岸租稅協議」從2009年提出到現在,一拖六年多。依照常理來看,兩岸租稅協議的簽署是可以讓投資於兩岸的台商不被重複課稅,應該是件好事,然而台商們究竟有什麼疑慮?
2009年第四次的江陳會,「兩岸租稅協議」因兩岸主管機關就課稅權在「就戶籍」及「就來源」上談不攏而暫緩簽署,但若依國際慣例是「就來源」課稅,這點應不是問題所在。所以,很可能是在於協議內容~「課稅資訊的交換」與是否「不溯及既往」的這個部分。一直以來由於兩岸政治的關係,台商為了規避「兩岸人民關係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於投資大陸的金額上限及種種稅務考量,有各式各樣的節稅架構及安排,如透過第三地轉投資等安排。台商擔心一旦兩岸交換「課稅資訊」,這些「安排」都可能因此而曝光。如果協議內容未明訂「不溯及既往」,台商擔心未來會面臨被追稅的問題。
但基於兩岸政府的立場,除了表面上說替企業減輕租稅負擔之外,相信其實是希望透過這樣的協議,讓兩岸投資更透明化,一方面方便管理二方面可以增加稅收。兩岸政府一直以來對於台商工廠設大陸,但利潤保留在境外的作為一直都感到頭疼…。加上最近國際反避稅潮流,一波接一波,以及許多不能公開說的理由,讓台商們有所顧忌。所以造成現在原本為了替台商減輕租稅負擔的協議,反而因台商有所疑慮而簽不了。從服貿協議的爭議,到兩岸租稅協定的一波三折,其實並不難看出,台商簽訂協定的最大問題是在自己而不是別人。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2015.7.29 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