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產品登陸,先懂外匯規定
【文/精博國際顧問客服部副理 邱韋力】
大陸的內需市場商機無窮,台灣業者積極佈局,但在商機的背後,企業主應該特別注意大陸收款的問題。許多台商不諳大陸外匯管理規定,在交易條件談判上,錯失了保護自身權益的機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 近年來,MIT(Made in Taiwan)的產品成功打入大陸內需市場,例如:鳳梨酥、高山茶等名產,業者通常是將台灣成品運送到重點城市,透過大陸銷售據點打入當地市場,交易方式銀貨兩訖,現金買賣或接受客戶刷卡消費,由於交易金額較小,通常沒有太大問題。另外,也有業者在大陸沒有設立據點,而是走小三通方式進入大陸(台灣正式出口報關,大陸簡易通關),在收款上,就得買賣雙方溝通。
由於大陸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結購匯採年度總額管理,每人每年等值五萬美金換匯額度,超過部分,需提供交易證明資料在銀行辦理。若單筆貨款超過五萬美金額度,除了買方利用境外帳戶付款外,常常會與台灣業者協調,支付人民幣到業者大陸個人帳戶,雖然貨款收到了,但卻換成業者面臨資金如何匯回台灣的問題。 由於大陸外匯管制嚴格,各省份縣市執行標準不一,也因為如此,讓大陸買方常以此理由搪塞台灣業者,造成嚴重延期支付貨款的問題,另一方面,台灣業者為了掌握商機,造成左右危難的處境。因此,筆者認為,與銀行及大陸可靠網購業者合作,以掌握商機重要,並能夠落袋為安,才是上策。由於兩岸經貿往來頻繁,台灣業者在客戶徵信與應收帳款管理上,應該多加重視。
目前大陸積極將人民幣推向國際化,過去交易幣別以美元為主,現在客戶可以先設立一家境外公司,然後透過OBU帳戶收付人民幣貨款,讓企業經營更具彈性。
【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 201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