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賦稅負擔率<15% 低於歐美日韓
【資料來源:2024/02/19 時報 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
財政部表示,我國因採簡政輕稅政策,賦稅負擔率向不及1成5,相較其他國家為低,112年為14.7% (近3年平均約14%),111年含社會安全捐在內之賦稅負擔率為2成,遠低於日、韓及歐美國家。近年為兼顧經濟發展及財政健全,政府持續優化稅制,所得稅比重亦隨之提升,直接稅占比大致維持在6成以上,112年更達68.7%,較111年增加0.5個百分點,在賦稅收入中的主流地位益見凸顯。
112年雖全球終端需求不振,侷限國內外銷動能,房地市場景氣亦處於修正,惟110年上市櫃公司獲利新高之遞延效果,股利及薪資所得成長,升息帶動利息所得扣繳增加,加上疫後消費動能強勁、台股重拾量能,相關稅收隨之增長,112年全國賦稅收入再創歷史新高,年增2千餘億元,並高出預算數3千9百億元,連續第3年優於預期,主要來自綜所稅、營所稅、證交稅及營業稅成長之貢獻。
稅收超徵持續過高,財政部表示,稅收預算籌編作業之初,主要參酌經濟景氣(如經濟成長率、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情形等)、各稅目特性、稅制調整及近年稅收實徵情形等因素,作為編列稅課收入之依據,期間經過審議及執行,約有2年時間落差,當中易受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或其他無法事先預知的重大事件干擾,導致年度實徵結果常有高(低)於全年預算數的情形。
回顧近15年預算達成情形,差距較大者有98年因全球金融海嘯肆虐,稅收遠低於預算數,相差高達2538億元;103年、104年景氣回溫,企業獲利增加,且此兩年分別因納入銀行保險本業調增稅額及因應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將於105年上路,加速房地產交易,105年尚有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及公告地價調漲等因素,致103至105年間連續3年稅收超乎預期,高出數額均大於千億元。109年因應COVID疫情,政府提供延分期繳稅及免辦該年營所稅暫繳等租稅協助措施,致稅收較預算數短少223億元,中止連續6年達標。
更以近三年來看,110年、111年隨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加以109年度營所稅暫繳稅款於110年回補,實徵數分別高出預算數4327億元5237億元,為歷史次高及最高。112年除獲益於前一年上市櫃公司獲利高成長外,股利、薪資及利息所得同步推升綜所稅,加以營業稅、證交稅2稅目之挹注,全國實徵稅收超出預算3860億元,為史上第3高,達成率 113%,其中中央政府高出2934億元,地方政府高出496億元。
依賦稅負擔率分析,其為國際上比較各國租稅水準時,最具一般性且廣泛被採用的工具,係指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重,代表一國國民賦稅負擔的程度。我國因採簡政輕稅政策,賦稅收入占GDP比率自2000年以來多維持於11%至15%之間,2023年為14.7%(近3年平均約14%);如加計社會安全捐在內,2022年最新賦稅負擔率為20.3%(其中社會安全捐占GDP比率為6.0%),相較鄰近之南韓32.0%、日本34.1%及多數歐美國家,我國賦稅負擔率仍居偏低水準,尤其歐洲各國大多具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及公共福利政策,需龐大稅收維持,因此賦稅負擔率一向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