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反避稅 財部兩招因應
【資料來源:2022/08/15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國際反避稅,財政部祭出兩招因應,其一是營利事業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確定2023年上路;其二是調高國內企業最低稅負稅率至15%。
據悉,財政部將把調高企業最低稅負制稅率,與綜合所得稅扣除額稅改一併檢討,目標希望達成稅收平衡,最快下半年有譜。因應時代變遷及反避稅趨勢,國際上正陸續針對兩大支柱稅改凝聚共識,但受疫情影響,及部分國家仍有異議,近期國際稅改腳步略微放緩,外界也關注台灣稅改是否也因此延宕。
財政部先前表示,正評估調高國內企業最低稅負制稅率,且根據《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法定稅率為12%至15%,現行為12%,行政院可視經濟環境調高,無須經過立法院修法。
據悉,財政部認為,調高至15%是「合理基準」,上路時機仍待評估,尚未報到行政院。若未來調高,對上千家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繳納最低稅負的企業影響較大,稅率將增加3個百分點。
雖然國際腳步放慢甚至延遲,但財政部官員表示,大趨勢不太可能回頭,未必會與國際進度亦步亦趨,台灣會有自己的步調,加上現在正在檢討綜所稅扣除額稅改,可一併思考,最快下半年會有方案,不過實際仍要由政院拍板。
綜所稅扣除額稅改中最受關注的是房租扣除額,為減輕租屋族負擔,財政部承諾改革租金支出扣除額,初步將朝改列「特別扣除額」方向討論。之所以將綜所稅扣除額,及調高企業最低稅負制稅率一併思考,主要是希望稅損、稅增能盡量達到平衡,避免影響政府稅收。據估算,財政部將租金列舉扣除額改列為特別扣除額,稅損可能在20億元上下。
至於CFC制度,行政院已核定上路時間為2023年,儘管先前工總發布「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曾建議暫緩CFC制度,但財政部回應仍會如期上路,並強調CFC並非加稅,僅是將CFC當年度盈餘視同分配,提前課稅,防杜藉CFC盈餘保留不分配來避稅。
CFC是針對國內企業在租稅天堂國家擁有、並具控制力的關係企業,規定其投資獲利,即使未分配給國內母公司,仍應視為母公司當年投資收益,併入營利事業所得稅,課徵20%稅率。